IoT Analytics預測,2020年全球活躍的物聯網設備數量將達到100億臺,到2025年將達到220億臺;另外根據Enterprise CIO預測,今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(guī)模將增長至4570億美元,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8.5%。
物聯網產業(yè)鏈可以分為:感知層、傳輸層、平臺層和應用層。
感知層包括芯片、傳感器、執(zhí)行器等;傳輸層主要負責傳遞和處理感知層獲取的信息,我們熟知的WiFi、藍牙,以及Zigbee、LoRa、NB-IoT等,都是典型的物聯網傳輸層技術;平臺層用于數據分析和處理;最后,應用層直接與家居、零售、安防等具體場景相連。
物聯網平臺上“承”硬件與算法,下“接”各行業(yè)的應用,可以說是整個產業(yè)鏈的“中流砥柱”。因此,也吸引了無數“玩家”入局。
看似火熱的物聯網平臺,真的能做成一門好生意嗎?
做好“最后一公里”
物聯網平臺具有連接管理、設備管理、數據分析、應用定制等能力。但BCG(Boston Consulting Group,波士頓咨詢公司)在《Who will win the IoT platform wars》中分析道:只有14%的平臺能夠提供全方位的能力。
超級智慧家創(chuàng)始人葉龍在接受億歐科創(chuàng)采訪時表達了類似的觀點。
他告訴億歐科創(chuàng):“目前看到的物聯網平臺,大多數提供的只是SaaS服務,做不到全套服務。”
物聯網平臺的生意之所以吸引人,是因為大家看到了互聯網平臺的地位,但卻忽略了物聯網與互聯網時代的不同。
二者最大的差異體現在聯網的設備種類以及數量上,這直接決定了物聯網平臺不可能按照互聯網平臺的軌跡去發(fā)展。
螢石CEO蔣海青告訴億歐科創(chuàng):互聯網平臺主要連接的設備是電腦和手機,連接設備的數量相對固定,種類也很單一。但是在物聯網時代,連接的設備不僅有智能音箱,還有溫度傳感器、智能門鎖、煙感裝置等等。
物聯網平臺不僅需要承接更多的設備,還需要處理各種不同的通信協議。“所以很難復制互聯網的模式。”螢石蔣海青說。
更重要的是,對于用戶而言,無論是選擇平臺,還是購買智能產品,其目的都是打造一個智能的場景,而不同人對場景的需求不盡相同,這樣定制化的需求是無法通過單純接入平臺,或是購買某個產品滿足的。這其中,服務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。
“物聯網的服務是很重的,服務才是物聯網落地的最后一公里。”超級智慧家葉龍說。從入網、到安裝調試,再到根據具體的場景設計和開發(fā)應用,這些工作才是最后決定物聯網是否“好用”的關鍵,平臺在其中只是起到了支撐的作用。
順應變化,找準落腳點
近幾年,參與到物聯網“平臺”建設的企業(yè)有增無減。根據IoT Analytics的調研,2019年全球物聯網平臺企業(yè)的數量達620家,同比增長37.78%;與2015年的260家相比,數量翻了一倍有余。
IoT Analytics在《物聯網平臺市場報告2018-2023》中還提到:從2018年到2023年,物聯網平臺領域的軟件和服務支出預計將以每年39%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速增長,到2023年,物聯網平臺領域的年度支出將超過220億美元。
從上述數據中不難看出,未來市場上必然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物聯網平臺。但這個市場上是否需要這么多“平臺”?對于平臺企業(yè)而言,又該如何贏得市場?
“在市場自由競爭的情況下,未來肯定會出現多個平臺。”對于多平臺競爭的格局,螢石蔣海青持開放的心態(tài),他認為,這是一個競爭的必然過程;而且在物聯網時代,合作與開放永遠比競爭重要。
他以螢石為例介紹道:螢石的優(yōu)勢在視頻和安全方面,這是他們賴以發(fā)展的“基本點”,“其他我們沒有的能力,也不會自己做,而是與其他伙伴合作完成。”這也是他們在去年底開放螢石云的初衷。
但開放平臺并不是螢石獨有的戰(zhàn)略,幾乎所有的物聯網平臺都必須開放,否則僅靠自己的力量,無法滿足多樣化場景以及用戶的需求。
涂鴉智能市場與戰(zhàn)略合作副總裁那競丹也說:“除了合作,沒有第二條路。”因此,涂鴉智能一直以來也致力于與各個平臺建立合作關系,打造多元開放的生態(tài)體系。目前涂鴉智能已經與亞馬遜Alexa、Google Assistant和三星SmartThings等平臺達成深度合作。
從目前的市場上來看,物聯網平臺的賽道上,既有純軟件的平臺商,也有從硬件銷售入手切入平臺的廠商,究竟哪種更有潛力拔得頭籌?
蔣海青認為:純平臺的商業(yè)模式還沒有清晰,通過硬件綁定軟件平臺的做法也有待確認,物聯網平臺很可能是一種混合模式的平臺——廠商既有硬件,又能提供軟件。重要的是:“企業(yè)一定要能根據自己的優(yōu)勢,找到落腳點。”
“物聯網市場還在新興的階段,并沒有進入大規(guī)模發(fā)展的時期,也沒有一個既定的規(guī)則,目前來看各個領域的機會都很大,關鍵看誰能抓住其中的機會。這個市場也是因為競爭和變化,才變得更有意思。”
物聯網仍在建設期
對于市面上出現了越來越多平臺的現象,星瀚資本創(chuàng)始合伙人楊歌也認為:這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現象,就像社區(qū)團購、共享單車等行業(yè),物聯網產業(yè)在經過充分的市場競爭,大浪淘沙后,最終只會剩下幾家頭部企業(yè)。
楊歌認為,物聯網產業(yè)目前還處于早期,“現在談集成的平臺,還太早了。”
以VR行業(yè)為例,2016年的時候出現過一家整合型的VR平臺公司,但后來并沒有成功。原因是當時VR的底層硬件、軟件、內容都不成熟,遠沒有到需要整合的地步。
同理,當前物聯網產業(yè)的底層技術也尚未成熟,各種通信協議標準也尚未出臺,如果在現階段建整合型的物聯網大平臺,很可能重蹈覆轍。
涂鴉智能市場與戰(zhàn)略合作副總裁那競丹也持相似的觀點,她告訴億歐科創(chuàng):“現在產業(yè)還處于野蠻生長的時代,未來一定會經歷行業(yè)洗牌,現在討論哪個平臺會勝出,還為時尚早。但越能創(chuàng)造互利共生的平臺,越可能脫穎而出。”
楊歌還與億歐科創(chuàng)分享道:物聯網遠沒有消費者看到的那么簡單,它背后涉及到的是設備與系統(tǒng)的結合,比如強弱電的搭配、終端接口、傳感器轉換中心、終端計算中心等等,這一個個小的部分,都是物聯網建設必不可少的工作。
每個行業(yè)都有很強的專業(yè)性,“現在的物聯網就類似1965年的計算機時代,不要做整合,應該做建設,行業(yè)還遠沒到整合的階段。”